人事人才

more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人事人才 > 正文

向榜样学习!西电计科院名誉院长、78级杰出院友杨孟飞院士当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发布时间:2021-11-06点击量:

1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参加会见并在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上讲话。

会上,68名同志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西电计科院名誉院长、78级杰出院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孟飞当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001

左三为杨孟飞

002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空间技术领域专家、博士生导师,杨孟飞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以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圆满成功为己任,三十余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航天沃土上,在空间飞行器系统和高可靠控制计算机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创造性成果,为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和卫星研制,为航天强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孜孜以学擅钻研赤子情深献航天

杨孟飞生长于人杰地灵的红色湘江畔,受父亲影响,从小就痴迷于数字,喜欢打算盘。随着指尖飞快的滑动,复杂的数字计算在瞬间得到准确的结果,杨孟飞心里大呼神奇,自此与“计算”结下了不解之缘。

凭着对数字计算的浓厚兴趣,他大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当时还十分陌生的计算机专业。那是刚恢复高考不久的时代,计算机科学刚刚引入中国不久,技术上非常前沿。杨孟飞认为“国家给予了这么好的机会,让我去学习研究这么先进的技术,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为此,他没有一丝懈怠,不放弃任何一个能够学习锻炼的机会,在大学期间,他积极研读国内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成果,为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这种幸福感也成为他日后潜心钻研、孜孜以学的强大动力。

003

1982年,年仅20岁的杨孟飞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当时在国际上,苏联率先将宇航员送入太空,而美国又后来居上,实现了载人登月的壮举。相较之下,我国虽然已经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但是在空间科学领域与美苏相比差距还很大。“如果能够将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空间探索中去,将自身所学知识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样的人生才更加有意义。”于是,杨孟飞下决心考研,顺利考入隶属于五院的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学习空间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从此迈进航天的大门。在此后30余年的峥嵘岁月中,他屡次提出创造性方案,解决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的诸多难题,从星载计算机研究室一名研究人员逐渐成长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副院长,并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以赤子之心在航天强国建设的征程上默默奉献,在他的身上闪耀着航天人智慧和情怀的光芒。

淡泊名利只求真逐梦深空向月飞

杨孟飞给人的感觉属于那种“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人,其实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只是不喜欢空谈,更多时候选择只做不说,治学科研皆是以务实而论,虽“胸有凌云志”,却能“待以平常心”。杨孟飞经常跟自己的学生说,从事科研工作,切忌心浮气躁、好高骛远。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离不开他多年以来低调做事、脚踏实地的作风。

004

2011年,探月三期工程正式立项,任务目标是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时任五院副院长的杨孟飞,决定从行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担任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从此,十年如一日扎根科研一线,带领深空探测研制团队潜心研制,只为圆满完成嫦娥五号任务。

杨孟飞律己甚严,工作再紧张忙碌,他都会保持有规律的学习。他始终保持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并坚定地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不断探索科技前沿问题,勇攀科技最高峰。嫦娥五号任务刚立项的时候,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把相关的专业文献和材料都看了一遍。他自身是学计算机控制的,可却认真研学了热控学、机构学,甚至高温火工品专业的知识,十几本厚厚的专业书籍,摞在一起差不多两尺多高,每一章每一页他都用心的学习过,还经常与不同领域的设计师交流讨论,只为把知识了解透、把专业掌握好。

生活中,杨孟飞非常简朴,对物质方面要求一向不高。出差的时候,他从来不带随行人员,经常是一个人背着包就走,到了对方单位也从不搞特殊化,婉拒对方的接待,与技术人员一起吃个简单盒饭就开始工作。要是正巧赶上周末或者节假日,他就自己到街边店吃饭,绝不给对方单位添麻烦。工作中,他更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经常半夜下了飞机,就直奔研制现场,跟科研人员一起开展技术研讨,或者查看项目进展情况,第二天又继续忙碌。嫦娥五号飞控20余天,他每天只睡3、4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是与普通设计师一样在飞控岗位上紧张地忙碌着。特别是采样封装阶段,他4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始终在科研最前线与团队并肩作战。

005

杨孟飞十分注重人才培养,每周末都尽量抽出时间到专业实验室教书育人,亲自带学生,悉心指导专业学习和实验,狠抓功课和报告,逐字逐句修改、批注,这是他多年坚持的习惯。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嫦娥五号研制队伍也烙下了他的性格印迹,脚踏实地,不迷信、不盲从,坚持以实干创造新业绩,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在他的培养下,年轻一代的航天人迅速成长,一大批青年人员被评为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一支具有爱国精神、国际视野、能打敢拼的科研团队,挑起了中国深空探测的大梁,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着任务成功的目标不断前进。

只做不说永创新敢为人先创奇迹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扎实、善于攻关的控制计算机专家,作为我国深空探测领域的领军人才之一,杨孟飞有着鲜明的科学家性格,既低调务实,又敢为人先。

006

太空探索是国际科技尖端领域,每攻克一个难题都是一次跨越式的挑战。1992年夏天,杨孟飞第一次到发射场执行任务,为了提高返回式卫星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他创造性提出“三机冗余TMR/S可变结构高可靠控制计算机容错方案”,确保了卫星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为中国航天事业解决了一大难题。这套系统后来在神舟飞船的发射中再建奇功,确保了飞船在太空自在遨游,顺利返航。

从小,杨孟飞就有一股韧劲,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全力做到最好。嫦娥五号是我国迄今为止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要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携带样品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等一系列壮举,研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突破这些首创性技术,杨孟飞经常通宵达旦,不断提出完善方案,解决任何可能存在的瑕疵。他对每个环节的质量都要求极高,“技术要吃透、产品要见底、过程要受控”,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总是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逼着研制人员把问题想透彻,做到真正可信。以至于在嫦娥团队中流传着一句笑谈,如果谁能够经得住杨孟飞“七个为什么”的“灵魂”盘问,那就过关了。正是他这种追求完美,要做就做最好的“见底”精神,确保嫦娥五号按节点完成了研制工作。

然而受发射推迟的影响,已经准备出厂的嫦娥五号又要进行长期贮存,这是从未遇到过的特殊情况。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杨孟飞带领团队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想,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逐步探索出一整套贮存、测试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确保了嫦娥五号在经历长达三年多的贮存期后依然能够完美飞行,也为后续再遇到类似情况提供了科学参考。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成功。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创举,也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从月球带回月壤。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贺电中指出,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对你们的卓越功勋,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而作为探测器系统的负责人,杨孟飞依然保持了一贯的低调,很少接受媒体的报道,他的目光早已聚焦到下一次重大宇航任务上。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道路上,杨孟飞从没有停下探索前行的脚步,始终凭借“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敢为天下先”的创造豪情,推动我国在星际探测新征程上走得更稳更远。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面对浩瀚宇宙,杨孟飞说,“我还有更多的目标要去实现”!

转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第六届华山青年学者国际论坛计科学部分论坛成功举办
下一篇:【九秩西电】太阳集团www0638杰出院友风采(第一期)——杨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