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龙)为促进学院新工科课程建设,促进学院“金课”建设,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9月16日下午,应学院副院长苗启广教授邀请,西南交通大学扬华学者、图书馆馆长张祖涛教授访问我校,在北校区主楼二区319报告厅作了题为“立足‘课堂’,探索新工科课程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报告由执行院长崔江涛教授主持,学院分党委书记李青山教授、副院长苗启广教授以及学院“金课”培育项目负责人等教师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报告开始前,崔江涛对张祖涛表示了热烈欢迎,向与会教职工简要介绍了张祖涛的工作经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学术贡献和研究成果。他谈到,学院正全面发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张教授在此方面有着深刻的研究、丰富的成果,已完成1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慕课群”课程建设,希望与会老师能抓住机会,积极学习。
“新工科要求新课堂,课程是教育最微观问题,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成效’根本标准的具体实施途径”,张祖涛提纲挈领地讲述了课程的重要性。在报告中,他从“围绕核心课程,构建慕课课程群”、“构筑三堂互融,培养新工科人才”、“探索项目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循序渐进,详细介绍了以慕课为抓手的“线上课堂、线下课堂、第二课堂”三堂混合教学模式以及以学科竞赛为切入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李青山谈到,作为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吴鹿鸣教授关门弟子,张祖涛在教学课程改革尤其是慕课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教学推动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极具特色的科学方法。他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第一,以本为本,回归教学,慕课的建设和完善需要投入极大的精力,这也重视本科教学的生动体现。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从学生受众的角度出发。第三,用心教学,构建体系,从课程资源出发,建设了12门慕课课程,形成了完备的课程体系。第四,主动变革,引领示范,慕课是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变革的一个缩影,该“慕课群”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第五,以赛带学、教研相长、教研融合,从教学一线入手,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会后,他对与会教师进行了勉励,希望以此为契机做好慕课课程建设。
张祖涛教授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扬华学者,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南地区第四届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传动)专委会主任委员。是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吴鹿鸣教授关门弟子,其所在教研室在吴鹿鸣教授带领下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张祖涛教授主讲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机械设计》,负责第二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课程》(8门慕课),已完成12门国家级(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慕课群”课程建设。 近年来团队指导“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比赛,获得130余项竞赛奖项,其中国际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一等奖15项,国家级二等奖20项,国家级三等奖35项,省部校级奖项60余项,指导学生竞赛成果在2015年7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国家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播出。
科研上,研究方向为机械能采集及其存储技术,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提出“以赛带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学生在APPLIED ENERGY(SCI一区TOP 3%,因子:8.426)、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SCI一区TOP 3%,因子:7.181)、ENERGY(SCI一区TOP 4%,因子:5.537)、IEEE TRA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SCI一区,IEEE交通运输科学与技术领域 TOP 1,因子5.744)、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SCI一区,因子4.026)等期刊发表SCI一区论文40余篇,授权/公示发明专利200余项。在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探索出“本科教学—团队实践—竞赛升华—回归理论—本/硕/博衔接”五位一体的TPCTP(Teach/ Practice/ Competition/ Theory/Postgraduate)本/硕/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